临港新片区: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

微信图片_20220819115444.png

为进一步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双特”效应,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临港新片区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 年)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促进新型贸易产业集聚。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吸引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入驻,提供通关、商品代发、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联动的新业态。争取试点开展以跨境电商销售非处方药和医疗器械业务,跨境电商进出口值显著提高

↓  以下为《方案》全文 ↓ 

临港新片区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

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 年)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临港新片区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实施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开放创新的重要载体。自2020年1 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以“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功能培育,加快建设各类功能平台,不断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加快培育特殊经济功能,区域产业能级和经济规模不断提升。为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双特”效应,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基本原则

1. 坚持开放引领,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对标全球投资贸易新规则,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产业配套、促进要素整合,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根据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政策在开放环境下的集成再创新,形成强力的政策叠加效应。

2. 坚持制度创新,驱动产业功能创新。坚持对标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协定通行规则,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在保税创新业态、高能级航运、新型贸易等重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围绕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个中心”建设要求,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功能型平台和企业总部,成为代表中国、引领全球的开放风向标。

3. 坚持区域联动,提升协同发展能级。强化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双特”联动,加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临港新片区其他功能区域联动发展,主动服务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科技产业发展。

4. 坚持风险防控,守好安全发展底线。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依托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协同监管、无感监管,实现安全和便利的有机统一,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和安全监管水平。

(二)主要目标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打造“新型贸易示范区、全球航运新枢纽、创新业态承载地”,目标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至2025 年,将初步形成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基本框架体系,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保税创新业态初步集聚,经济增速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处于领先地位,总量规模跻身全国综合保税区前列。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各类高能级服务平台加速集聚,初步形成国际价格话语权和定价权,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

1. 打造新型贸易示范区,成为高水平贸易中心

聚焦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绿色低碳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全球离岸贸易集聚区、商品贸易新高地,成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力争至2025 年,实现区域经营总收入10000 亿元以上、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4000 亿元以上、离岸贸易额500 亿元以上及进出口额2200 亿元以上的目标。

2. 建设全球航运新枢纽,成为航运功能集聚区

以“中国洋山港”籍船籍港为载体,集聚全球主要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舶经纪、船舶检验、海事服务、海员外派、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企业,建设航运制度体系开放创新、航运枢纽智慧完备、航运物流服务集成高效、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聚的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跨越发展。力争至2025 年,实现2600 万标箱以上集装箱吞吐量、550 万标箱以上国际中转和集拼箱量、1400 万标箱以上水水中转集装箱箱量和1000 亿元以上航运物流服务收入目标。

3. 打造创新业态承载地,成为开放创新策源地

集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保税维修检测、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租赁贸易、跨境电商等创新业态,加快培育特殊经济功能,成为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策源地和新动能增长极。力争至2025 年,实现100 亿元以上保税创新业态进出口值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功能平台建设,集聚资源要素

1. 建设保税船供平台,促进船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保税船供平台,为船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集聚国际国内船供龙头企业,打造百亿级船供相关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保税燃油加注业务,显著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2. 建设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打造平台型经济高地。建设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上线国际集装箱远期运价合约产品,提高对国际国内两个航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平台型经济高地,集聚平台上下游企业,培育亿级交易平台。

3.建设“中国洋山港”籍船籍港,集聚航运资源要素。建设“中国洋山港”籍船籍港,推动船舶批量登记注册,力争至2025年底集聚300 万总吨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发挥船籍港平台对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舶经纪、海事服务、海员外派、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航运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作用。探索设立船舶交易平台,推动船舶法定检验、入级检验放开,积极争取中资方便旗船登记为“中国洋山港”籍免征进口环节税收等相关政策落地。

4. 打造国际中转集拼平台,提升航运枢纽能级。建设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面向国际中转集拼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依托洋山港建设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开展出口拼箱、国际中转拆拼箱等多业态同场作业试点。充分利用政策创新优势,推动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常态化运作,提升国际中转集拼货源比例。加快东北亚空箱交换中心建设,提高空箱资源配置效率。

5.设立场内仓单登记中心,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建设场内仓单登记中心,锁定“洋山铜”等重点交易品种,发挥保税仓单登记平台对新型贸易集聚带动作用。推动“离岸通”平台与区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平台建设联动,协同离岸贸易与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银行按照相关规定自主决定审核交易单证的种类,为诚信守法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离岸贸易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加速离岸贸易企业集聚。

6. 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分拨枢纽。结合RCEP 协议实施,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对企业运用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开放市场准入等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综合服务,推进企业信用管理高质量发展,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枢纽。

(二)加快发展创新业态,培育新发展动能

7. 培育保税维修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检测产业。建设汽车出口整备中心和电子产品保税维修检测中心。发展高端医疗设备保税维修检测产业,创新开展医疗器械整机全球维修业务。加快飞机、船舶保税维修业务发展,在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综合性飞机及航空器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在芦潮港区域建设保税船供备件中心,保税维修进出口值显著提高。

8. 发展保税加工制造产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发挥国产大飞机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集聚带动效应,集聚航空发动机、机体结构、复合材料、机载系统等配套产业,打造世界级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两头在外”的保税加工制造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程机械、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制造业在区内纵向延伸、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

9. 加快保税研发设计产业布局,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依托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制度创新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在区内设立各类研发中心、研发实验室。聚焦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保税研发设计。聚焦码头及物流园区自动驾驶、自动装卸、智能调度等重点领域,设立保税研发设计中心,与区外智能产业园区联动,保税研发进出口值显著提高。

10.推动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贸易服务集栈。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业态。综合运用保税展示监管便利政策,拓展汽车保税展示新业态,搭建集成3C 认证、展示销售、证照办理、汽车保险、多品牌维修、售后信息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进口汽车交易展示中心。支持出口品牌商设立涵盖营销展示中心、交付履约中心、增值服务中心为主要功能的数字化、共享式贸易服务货栈。推动建设前店后仓的保税交易中心,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的“库”与区外的“店”有效融合,将传统的仓储物流拓展至采购、批发、零售、模式化运营等新业态场景。

11.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促进新型贸易产业集聚。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吸引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入驻,提供通关、商品代发、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联动的新业态。争取试点开展以跨境电商销售非处方药和医疗器械业务,跨境电商进出口值显著提高。

12. 建设离岸贸易创新实践区,提升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建设有色金属、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离岸交易和服务平台,提升对长三角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期现联动”创新,开展产能预售、仓单交易、仓单互认等相关衍生品业务试点。进一步打通跨境交易渠道,开展有色金属转手交易和国际油气跨境直采,建立海外一手资源商与国内采购商直接交易通道,推动离岸贸易产业集聚发展。

13. 打造高水平转口贸易中心,增强转口贸易枢纽能级。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位优势,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完善港口功能设施,打造高水平转口贸易中心,增强转口贸易枢纽能级。加快航空物流产业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区港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航空货物运输组织效率。加快集聚供应链总部企业,提升亚太供应链管理能力,支持打造形成立足全国、面向亚太的供应链、产业链集群。

(三)聚焦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开发建设

14.加快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加快首发项目开工建设,为创新业态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为区域提供综合配套。建设适量标准化工业厂房,推动保税维修检测、保税加工制造产业发展。

15.加快推进机场南部区域开发建设。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航空维修基地、航材分拨中心和航空快件枢纽中心,打造航空总部基地,全面提升航空枢纽能级。加快北侧西地块口岸功能区、综合服务区、重点物流产业区建设,建立区港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机制。

16. 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建设。推动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年内尽早开工,建设江海联运、沿海支线、近洋航线集装箱的装卸与转运码头作业区,发展贸易加工及综合服务等功能,形成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合理利用洋山“能源岛”清洁能源储量优势,构建安全、绿色、智慧的清洁能源体系,实现区域内自用能源系统的清洁化转型。

17.加快推进芦潮港区域提质增效。加快推动芦潮港6.83km²区域功能再造和提质增效,推动存量低效用地主体,通过统筹资金结算中心、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能级提升和整体转型。鼓励存量用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转型和盘活,鼓励存量企业发展保税新兴业态,加快形成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区域联动,服务产业高效协同发展

18. 加强与物流园区联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区外物流园区联动,打造集仓储物流、港航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鼓励冷链企业在区内开展加工贸易,支持简单加工企业向深加工转型升级。

19.加强与产业园区联动,主动服务前沿科技产业发展。加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临港新片区其他产业区域联动,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发展,发挥补链、固链、强链作用。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临港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享受通关便利化政策。

(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20. 全面提升数字监管能力。依托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管理理念,动态汇集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内外部所有信息数据,实现协同监管、无感监管和风险预警。推动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与航运区块链平台、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对接,拓展平台运用场景。

21. 加快打造数字化园区。加大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深度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装备,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智慧场景应用。支持东海大桥智能集卡系统建设,提升洋山四期无人码头、东海大桥无人重卡等应用示范效应,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仓库整体数字化转型。

三、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属地管理、统筹协调职能,会同海关、海事、边检、税务等驻区职能部门,协同区内开发公司和区内企业,全面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规划落地,持续优化完善区域运维、管理和服务机制,做到服务精准、保障高效。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在商事登记、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大先行先试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强招商引资,打造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团队。

(三)落实管理主体责任

强化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和运行管理主体的责任,引导符合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向区内集聚发展。强化日常运行管理责任,确保区内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运行正常。

(四)强化人才要素保障

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强化产业发展各类资金保障,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生态环保指标和管理体系,着力推进园区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升级。

(五)加强规划实施评估

加强区域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完善日常统计制度和体系,常态化实施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各相关领域的统计分析工作。不断完善综合保税区定期评估机制,综合运用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和社会监督评价等方式,对指标完成情况、任务落实进展、政策实施效果等开展跟踪测评,推动行动方案落到实处。

来源: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