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公平贸易信息简报(第4期)

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公平贸易信息简报

(第4期)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确定优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的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要求确保绝对安全。

会议指出,稳经济关键要保市场主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市场主体当前困难较大,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纾困政策力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同时,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预计今年后4个月再为制造业企业退税320亿元。

会议指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增强发展后劲。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尽量满足实际需求,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同时落实已定政策,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会议指出,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进出口有力支撑稳增长稳就业,要加力稳定外贸外资。一是支持保订单拓市场。强化外贸企业用能、用工、物流等保障,必要时全力予以支持,确保履约。把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用到位。加强出境参展、商洽等服务保障。二是推动外贸新业态更大发展,抓紧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更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建设。三是提升港口集疏运和境内运输效率,确保进出口货物快转快运。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清理口岸服务不合理收费。四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便利外企商务、技术人员及家属出入境。五是压实外贸外资大省责任,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服务。

会议指出,我国电子电器产业规模大、吸纳就业多,要用“放管服”改革举措激发更大活力。一是对一批安全风险低、技术条件成熟的产品取消强制认证、电信设备使用许可,便利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全面清理制造业产品上市的不合理限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优化简并生产许可等。精简整合节能、绿色等评定认证,构建全国统一认证体系。三是压实监管责任,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做好重点监管。

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会议决定,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建设和运行安全万无一失。

(来源:人民日报)

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彰显高水平开放活力

近期,多地出台措施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例如,广西出台“26条”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外贸外资稳增长,包括对符合条件的涉外贸易企业外币贷款给予0.5个百分点利差贴息;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有序增加海运、空运航线班次,对新增海运、空运航线班次的重点企业予以资金支持等。四川省商务厅9月9日披露,为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维护产业链稳定,截至9月7日,四川省超500家外贸企业实现闭环生产。浙江省宁波、义乌等地为外贸企业开启出海抢单或接外商来华采购的包机颇有借鉴意义。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稳外贸压力加大。对此,我国出台了多轮稳外贸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外贸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近日表示。

海关总署9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11.82万亿元,增长5.2%。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份出口回落主要受外需放缓、国内供应链受扰动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

明明认为,9月份出口或能维持一定增速,不排除较8月份反弹的可能。但从下半年来看,出口增速的中枢或将呈现渐进式下移的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内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供应链将有所修复;二是欧洲能源危机或导致其产能受到限制,我国出口可以形成替代效应;三是高基数效应将持续整个下半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伴随去年同期出口基数抬高,以及海外经济下行态势对我国出口影响进一步体现,9月份出口增速(以美元计)可能小幅降至5%左右。不过,不排除再有超预期的表现,主要源于海外滞胀环境下,对“中国制造”会有较强依赖;另外,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一定贬值,对下半年出口有一定推动作用;最后,近期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对出口形成一定支撑效应。

进口方面,王青认为,随着国内经济保持恢复势头,稳投资、促消费政策加码发力,内需改善有望带动进口需求边际回暖。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9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大概率继续承压下行并跌破荣枯线,利空9月份CRB指数当月同比,在数量与价格两个角度对9月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形成利空。此外,2021年8月份和9月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长分别为25.41%和27.93%,基数小幅上行利空9月份出口增速。

“预计后续经济弱复苏背景下,进口大概率渐进回升;出口方面,8月份,外贸仍维持两位数增长侧面体现较强的保供应对能力,我国供给的相对优势将成为出口韧性的重要来源。”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斌表示,今年上半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5.8%。

王青分析称,三季度前两个月,贸易顺差继续保持很高水平,同比增速进一步小幅扩大。结合9月份外贸数据预测,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仍将达到0.7个百分点左右。不过,伴随三季度GDP增速或将大幅改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降至20%左右,从历史上看仍处较高水平。

(来源:证券日报)

外贸重镇表现亮眼外贸大盘稳定增长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新闻分析:外贸重镇表现亮眼 外贸大盘稳定增长

稳外贸对于稳定经济运行至关重要。7日,海关总署发布我国前8个月外贸数据。虽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从前8个月累计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外贸实现稳定增长,充分展现出我国外贸较强的发展韧性。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出台稳外贸系列政策,推动了外贸稳大盘、扩优势、增活力。

上半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外贸重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作为“顶梁柱”,外贸大省(市)进出口恢复向好,有助于保住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

据海关统计,前8个月,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等7个省市进出口均超过万亿元,合计进出口20.54万亿元,同比增长9.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

李魁文表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前8个月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5个百分点,为稳住外贸大盘提供了强劲动能。

开足马力赶订单,生产线上忙不停。在浙江台州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台台汽车减震器发往全球。“今年以来,公司产品销售火爆,出口欧美订单络绎不绝,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份。”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营销部部长代红军告诉记者。

民营企业是我国外贸主力军,具有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纵观前8个月,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45.9万家,同比增加7.3%,合计进出口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全国整体增速高出了4.8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室副主任张宇表示,多重压力之下,民营企业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与国家密集出台的纾困帮扶政策措施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也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已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生效实施以来,贸易红利持续释放。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2%和7.5%。

为了帮扶企业稳增长保订单,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各地各部门切实推进政策、任务落实见效,从而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杭州海关“十地百团助千企”服务团队深入一线,针对企业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引导企业通过“义新欧”班列发货,不仅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出口时效,运输时间也比过去缩短了三分之一。

“‘朋友圈’的延伸拓展为深入挖掘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潜力开拓了新领域、新市场。”张宇说,外贸企业应深入理解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RCEP规则等制度红利,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外贸提质增效。

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有助于强化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抓好物流保通保畅等举措。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表示,接下来,商务部将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为企业参展、洽谈提供更多便利,帮助企业提升汇率等风险应对能力。

张宇表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发挥效能,接续政策细化实化,我国外贸仍有望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新贡献。

(来源:新华社)

稳增长接续政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此前部署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如何?为何此时出台接续政策?接续政策措施将有哪些重点?在9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商务部相关人士予以详解。

抢抓时间窗口 配合衔接形成组合效应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重要窗口,三季度出台政策至关重要。下半年是回补二季度疫情损失的关键期,也是政策发挥作用的黄金期,必须抢抓时间窗口,果断出台接续政策,有力保持经济恢复发展的势头。”谈及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从政策力度看,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总体规模合理适度,能够有力配合衔接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同时不搞“大水漫灌”、不预支未来,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从政策的重点看,接续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强化能源供应保障,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物流保通保畅,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相关部门围绕接续政策措施将如何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一是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突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

刘国强特别指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充足,政策工具丰富,既不缺价格工具,也不缺数量工具。“下一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有度有效用好政策工具,兼顾好稳增长、稳就业与稳通胀的关系,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他说。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将依法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存量,更好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撬动作用;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助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重要项目有序落地。

扩有效需求 财政金融协力稳投资

稳住经济大盘、扩大有效需求,投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7月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加快。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发挥政策合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今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增量政策工具。截至8月26日,首批3000亿元已全部完成投放,支持重大项目超过900个。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

对此,刘国强表示,这有助于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的综合效应,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同时,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也是可行的,从发展改革委牵头准备的备选项目情况看,新增额度是可以对接到项目的,是可以落地的。”他说。

杨荫凯表示,下一步,将组织有关中央单位和各地方严格按照投向领域申报项目,经过筛选之后形成备选项目清单;推动新增额度尽快落实落地,力争资金投放到位后就能够开工建设。

财政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欧文汉表示,新增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将积极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

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了大头,也是投资的主力军。杨荫凯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研究出台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加快技术进步这些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投资规模较大的民间投资项目,要积极纳入各地区的重点投资项目库,加强用地、用海、用能、用水、资金等要素的保障力度;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民间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

稳外贸、稳外资力度将加大

国务院此次研究推出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也提出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和加大稳外资力度。

今年1至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但依然面临外需扩张放缓、企业接单难度较大等不利因素。在稳外贸方面,据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介绍,目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仍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和大型跨境电商卖家等专业化主体建设海外仓。同时,尽快增设新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另外,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和增强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也保持了稳定增长。李飞提及,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促进制造业吸引外资的配套文件,将以制造业为重点,坚持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并重,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外资促进和服务,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外资更好地发展。另外,推动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和发挥好开放平台引资带动作用。

(来源:经济参考报)

跨境电商发挥供应链优势多平台布局

新玩家“重金”入局、老玩家动作不断……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沉寂”后,近日,跨境电商领域再度引发关注。专家认为,这与政策和资本助力以及传统电商转型压力有重要关系。相较于过去,中国本土供应链和运营优势更加凸显,但新时期“出海”仍需重视合规等问题。

多方瞩目下,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ume于9月1日低调上线。记者看到,该网站销售商品品类包括服装、饰品,以及厨房、婴儿和宠物用品等。尽管企业官方对该业务信息披露较为克制,多位分析人士认为,Tume或成为“多多买菜”之后,拼多多又一大重点业务。

业界普遍认为,Tume主要对标总部位于江苏南京的女装电商独角兽SHEIN。今年4月的最新融资中,SHEIN获近千亿美元估值,彼时这一估值相当于一个美团、两个拼多多、三个小米的估值,更高于国际巨头H&M和ZARA市值总和;而今年5月,SHEIN更成为App Store美国区下载量最大的App。系列事件都引发投资圈对跨境电商赛道的广泛关注。

“SHEIN以其高估值及品牌影响力备受追捧,加上‘独立站+品牌’的商业模式引起行业纷纷效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分析说,当前,“新玩家”入局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电商竞争“红海”现状,“出海”寻求市场增量;二是跨境电商企业也在进行多平台布局,给了新平台新机会。

对于赛道火热的局面,传统电商巨头也纷纷发力。天猫淘宝日前推出了“跨境供货平台”,卖家可以“一键签约”,既可以为Lazada、速卖通等在东南亚、韩国市场开辟的“淘宝精选”频道供货,又可以为平台上的卖家供货。

亚马逊8月31日也宣布,为进一步培育杭州跨境电商品牌,帮助亚马逊平台上的杭州企业实现品牌升级,亚马逊全球开店将携手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出品牌“出海”联合扶持计划,面向新入驻亚马逊的杭州品牌卖家提供一系列服务和利好政策,加速中国企业“出海”的品牌化发展。

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卖家管理团队负责人金彦箴表示:“亚马逊全球开店进入中国七年以来,和数十万中国企业一起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再到飞速发展。在品牌‘出海’新时代下,希望能够不断提升‘出海’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保护意识,并通过一系列创新工具服务和品牌卖家扶持计划,持续推动跨境电商品牌化发展。”

eMarketer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商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商销售额预计将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占整体零售总额的五分之一,预计2025年将突破7万亿美元,电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张周平说,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特别是出口电商市场备受关注。近年来,跨境电商综试区纷纷获批、资本助力,再加上传统外贸企业亟需向跨境电商转型升级,使得这一市场热度增加。

9月2日举行的2022年服贸会“2022中国电子商务大会——跨境电商论坛”上,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二级巡视员朱炼也表示,近年来跨境电商在应对疫情冲击下稳步发展,已成为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的重要抓手。朱炼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数字经济发展正当其时,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规模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融合创新态势不断深化。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相较于上一轮跨境电商热,本轮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零一创投坚定看好中国供应链从成本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大趋势下,产品全球化的机会。”曾投资了东南亚支付平台Xendit和跨境电商B2B支付平台Xtransfer的零一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吴运龙表示,公司从2016年开始,积极布局跨境“出海”赛道,地域覆盖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等,零一创投坚定看好中国先进运营理念向海外输出的大趋势下, 各领域创新的商业模式。

张周平认为,跟前几年相比,新一波跨境电商项目“出海”有新优势,包括背靠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将国内“多快好省”的供应链优势发挥出来;此外,近年来中国电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不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运营技巧和经验,为“出海”打下了基础。

不过,他同时指出,“出海”也意味着相关企业面临着监管、税务、诚信、知识产权等合规问题。解决发展中的合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跨境电商合规化是整个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国内国际政策主导的方向。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双向波动是常态 中国资产仍具吸引力

近期,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在“7.0”关口持续波动,引发市场关注。专家表示,受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非美元货币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且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稳定。整体来看,人民币汇率总体维持双向波动的宽幅震荡走势,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8月数据同样显示,汇率波动背景下,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情况仍持续改善,中国资产吸引力存在有力支撑。

   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基础

   对于本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先后破“7”,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主要是受到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与英镑、欧元、日元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而且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公布的银行结售汇数据也印证了这点。数据显示,8月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中国外汇市场预期稳定,交易保持理性,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稳健。

    具体来看,数据显示,8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上涨超4%,最高升至110以上,创20年新高。英镑、日元等对美元贬值5%左右,欧元对美元跌破1:1;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相对低。从多边汇率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指数保持了基本稳定。

   “每逢人民币汇率临近整数关口,市场总会有各种担忧和猜测。然而,类似的情形早在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间多次遭遇过,市场均有惊无险。”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市场到目前为止初步经受了“急跌倒”的考验,人民币汇率短期看仍然有继续调整的风险,但中长期来看,特别到年底对明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反弹,总体维持双向波动的宽幅震荡走势。

    温彬指出,从我国经济基本面看,预计三季度GDP增速较二季度有明显回升,通胀水平温和可控,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特别是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项目保持较高顺差,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亦表示,当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地见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有基础、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中国资产具有长期吸引力

    伴随人民币汇率短期走低,北向资金近期有所波动。不过,多项数据显示,来华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较7月份增加,外资对中国资产增持仍是主流。业内人士也表示,短期人民币贬值对资本外流的影响有限。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的形成,也有助于为中国资产长期吸引力提供有力支撑。

   “大家很担心外资流出汇率贬值会形成恶性循环,但对于外资来讲,在境外投资天然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他们担心的不是当地货币汇率的涨跌,而是担心由于汇率僵化不得不求助一些资本外汇管制手段,由此导致的不可交易的风险。”管涛表示,反而是汇率有弹性以后,增加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同时减轻了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有助于提振境内外投资者市场信心。

    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同样显示,8月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延续较高规模,直接投资等渠道外资流入稳中有增。8月份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552亿美元,较7月份增长31%。同时,来华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较7月份增加,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情况持续改善,凸显了我国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而对于外资机构而言,增持中国资产的大趋势依然不变。港交所9月6日的股权披露资料显示,摩根大通于9月1日增持小鹏汽车约4.23亿港元,持仓比例由4.66%增至5.12%。此外,从摩根大通、贝莱德、安本等外资机构最近公布的7月份持仓情况看,其旗下基金分别加仓了宁德时代、兴业银行和贵州茅台等个股。

    Wind数据同样显示,截至9月18日,今年以来外资通过沪深股通净买入A股逾500亿元。自2016年至2021年,北向资金连续六年保持对A股市场的净买入态势不变。

   “美元面对通胀压力处在加息周期中,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都有大幅度的贬值,人民币则相对比较坚挺。”景顺A股投资、业务策略与发展主管谢征傧表示,中国出口的持续超预期的增长,证明中国产品出口能力并没有受疫情太大的影响。贸易顺差增厚外储也帮助对冲部分贬值压力带来的对资本外流的担心。整体来看,大部分外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投资持有长期眼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其中,银行结售汇顺差250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113亿美元,均高于今年以来的月均水平。

具体来看,8月,银行结汇2335亿美元,售汇2084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619亿美元,对外付款5506亿美元。1-8月,银行累计结汇17827亿美元,累计售汇16733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42362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41527亿美元。

“8月份,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说,近期,美元走强背景下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汇市场反映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运行平稳。8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王春英介绍,8月份,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延续较高规模,直接投资等渠道外资流入稳中有增。其中,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552亿美元,较7月份增长31%;来华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较7月份增加,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情况持续改善,凸显了我国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王春英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市场化调节机制日益成熟,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趋理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关便利跨境电商商品退换货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近日,记者了解到,为解决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商品只能在海关特殊区域外分拣的问题,海关总署于2021年9月发布退货中心仓模式的公告,跨境电商企业可在特殊区域内设置退货商品专用存储地点,将退货商品的接收、分拣等流程在区域内开展。

“自从我们将原本建在区外的退货仓转移至保税区内,与原有的保税仓库合并之后,整个流程缩减时间一半以上,原来租用的区外仓库也退掉了,单单这一项措施每月就为我们节省成本数万元。”记者日前在郑州唯品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访时,关务经理张姣高兴地介绍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实惠。

“相较于传统退货模式,企业省去退货商品在区外区内两次分拣操作,大大缩短整体退货时间,同时也减免了区外仓库的运营成本。”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王胜司长介绍,“对于消费者而言,提前完成退货,可以尽早实现将购买商品所耗用的跨境电商年度个人额度返还。”

据创怀(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测算,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退货,可提高退货周转效率近五成,预估每年能为区内电商企业节约综合成本150万元左右。

海关总署始终坚持“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的理念,不断在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上发力,积极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节约通关时间。早在2020年3月,海关总署就出台措施,允许跨境电商企业对出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办理退货,自出口放行之日起1年内退回的原零售出口商品,准予不征税复运进境。针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企业在申报清单放行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45天内运抵原监管作业场所,即可办理退货。

海关多项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的叠加实施,打通了跨境电商出口退货通路,便利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行。据多地跨境电商企业反映,海关开展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业务以前,商品退运回国需按进口办理,成本较高,许多企业本应退货的商品只能就地放弃或打折出售;海关出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监管措施后,企业可以将符合再销售条件的零售出口退货商品退回境内进行再次销售,大大简化了退运流程,部分企业可节约通关成本达50%以上。特别是在海关打通出口退货通道后,海外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明显加强,有的跨境电商企业退货商品二次上架销售量提升约30%,服装等商品销量增长约10%。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