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公平贸易信息简报(第3期)

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公平贸易信息简报

(第3期)

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彰显高水平开放活力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新闻分析: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彰显高水平开放活力。

服务无处不在,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上半年,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我国服务贸易依然交出亮眼成绩单。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8910.9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服务出口14059.5亿元,增长24.6%;进口14851.4亿元,增长18.9%。

“上半年服务贸易增速较快,且高于货物贸易9.4%的增速,体现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增长的亮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说。

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近年来,我国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分析称,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使得服务贸易市场空间进一步开拓,企业投资机会更多、业务领域更广。与此同时,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促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服务贸易需求加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7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34.3%至791.9亿元。

“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增加,表明我国服务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赵萍说。

谈及服务贸易逆差,赵萍表示,近年来旅行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领域,短期看,受疫情影响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从长期看,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出口竞争力提升,逆差逐步缩窄、趋向平衡将是大势所趋。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继续平稳增长,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一大特点。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2144.9亿元,增长9.8%。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16.3%。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增长,体现了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李俊说,视听服务、医疗、教育、网上零售等在线服务与线上消费大幅增长,数字支付手段大量运用,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拓展了空间。

数字服务贸易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发展一大亮点,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日前,商务部等2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健全文化贸易合作机制、提升便利化水平等28项具体任务举措,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李俊表示,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技术、知识、文化密集型服务贸易会进一步增长,这也为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近期,商务部等部门又公布了一批新的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截至目前,我国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已覆盖文化、中医药、数字服务、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等7个领域。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是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育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专业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还有不到一个月,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开幕。进一步敞开大门的中国,必将吸引更多“世界服务”。

展望未来,李俊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要继续做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现有政策促进服务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发挥服贸会等对外开放平台引领作用,为国内外服务供应商搭建平台,共同做大合作蛋糕。

赵萍表示,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构建服务贸易领域覆盖更广的制度体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市场所需,为世界提供更好的“中国服务”。

(来源:新华网)

外贸数据超预期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综述:海外舆论:外贸数据超预期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外贸克服诸多不利影响,实现较快增长。其中,7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8%,这一增速高于海外媒体和经济学家普遍预期。海外媒体和专家认为,最新外贸数据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为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发展提供支撑。

《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几个月来中国出口呈现强劲恢复趋势,到7月仍然显示出令人惊讶的韧性,这再次打破全球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减弱的预期。官方数据显示,7月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速超过该报的预期中值。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文章说,7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8%,高于多家专业研究机构的预估中值。1月至7月累计出口增速快于预期,打破了全球需求减弱对贸易构成压力的预期,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最新出口数据表现亮眼,显示中国制造业产能迅速恢复。得益于出口反弹,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预计将继续稳健走强。

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表示,最新数据反映出中国今年前7个月外贸和经济稳中向好,再次证明互惠互利、创造共赢才是提振世界经济的正道。

美国金瑞基金公司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表示,中国最新出口数据强劲,是世界经济在利空冲击下继续增长的强有力指标。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告诉新华社记者,出口继续超预期上升,显示中国经济竞争力增强。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负责人埃万德罗·卡瓦略说,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具备继续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的必备条件。随着经济发展,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将不断扩大,这些因素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不断向前发展。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拉鲁什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非常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在于中国始终强调科技创新。中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的成绩让各国看到,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说,中国有人口众多的庞大市场,中国经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中国出口贸易在疫情期间依然取得不错的增长,这难能可贵。中国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全力拓展海外市场,促进跨境国际贸易及投资,带动自身以及区域经济发展。

越南学者杜氏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背景下,经济韧性十足,发展潜力和动力强劲,前景光明。

(来源:新华社)

外贸增速持续回升传递积极信号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交出前7个月“成绩单”。从累计增速看,前7个月同比增长10.4%;从月度看,7月份同比增长16.6%,传递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积极信号。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实现了较快增长。

从4月外贸增速回落至0.1%,到5月、6月快速反弹,分别达9.5%和14.3%,上半年的“V”形修复曲线展现出我国外贸较强的发展韧性。对比多项数据后,记者发现,7月外贸增速延续了之前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

这其中,长三角地区等“外贸重镇”进出口持续快速恢复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成。

“应该说,长三角地区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已经显示出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说,随着社会运转逐步回归常态,产业链供应链趋于修复,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有望持续企稳回升、加快复苏步伐,并为全国外贸保稳提质提供重要支撑。

外贸实现较快增长,离不开“朋友圈”的多元和升级。前7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势头。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生效实施以来,贸易红利持续释放。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9.8%和7.5%,进一步深化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为了让企业真正知晓、弄懂、享受政策优惠,今年以来,全国海关切实做好RCEP涉及海关业务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据北京海关关税处副处长王薇介绍,该关已整理汇编涵盖3类14项RCEP热点问题,组织开展RCEP享惠申报政策和操作线上直播宣讲,惠及北京地区企业2400余家。

中纺国际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涛介绍说,疫情背景下,公司一直努力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凭借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商品在日本的关税由10%降到8.2%,仅上半年就省了10多万元,这让企业的外贸业务更有信心和底气。”

从帽子、眼镜拓展市场,到松茸、蜜柚抢“鲜”出口,再到扫地机器人、太阳能电池远销海外……外贸主体活力的有效激发,也被视为推动外贸增速持续回升的重要原因。

前7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

庄芮表示,多重压力之下,民营企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可喜,这与国家密集出台的纾困帮扶政策措施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未来,民营企业勃勃的发展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还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透过最新发布的数据,虽然感受到外贸企稳向好的暖意,但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庄芮表示,尽管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国外贸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来源:新华社)

胡春华强调 推动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取得更大成效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17日在京出席全国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取得更大成效,努力实现全年商务发展主要目标。

胡春华指出,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更有力措施推动国内消费加快回升,支持服务消费加快恢复,促进大宗消费持续扩大,引导新兴消费健康发展。坚决保障好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支持商贸流通主体克服困难、稳定发展。

胡春华强调,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增强外贸发展动能,推动进出口发展进一步向好,为稳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要积极支持外贸企业获取订单、稳住市场,保障粮食和能源资源等进口安全,确保外贸物流畅通,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胡春华指出,要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提振外资企业预期、稳住存量外资,下大力气吸引新的外商投资,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外资企业信心。

胡春华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对形势的跟踪研判,加大政策落实督查力度,高效统筹好口岸疫情防控和通关便利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

                   (来源:新华社)

七月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15日消息,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7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7月份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

王春英称,2022年7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7月份,受分红派息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呈现小幅逆差,属于在平衡区间内的正常波动,8月上旬为上百亿美元顺差。当前涉外收支状况并未改变境内外汇供求总体格局,7月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基本相当,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截至7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041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主要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

7月份,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结售汇意愿保持稳定。7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1%,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较6月份提升6.1个百分点;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较6月份提升1.8个百分点,总体稳定。

王春英表示,经常账户延续顺差,在维护我国外汇供求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步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91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7月份经常账户仍延续合理规模顺差。今年以来,经常账户相关涉外收支和结售汇顺差均处于近年来高位,是我国重要的外汇资金来源渠道。其中,货物贸易表现出较强韧性,7月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421亿美元,体现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对优势以及近年来转型升级成效。

王春英表示,展望未来,外部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我国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同时,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有基础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来源:央广网)

海关总署:前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据央视新闻消息,海关总署今天(7日)公布,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

海关统计显示,前7个月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1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3.53万亿元、3.23万亿元和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8.9%和11.8%。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

                    (来源:央视新闻)

RCEP红利显现 前7个月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5%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生效以来,RCEP成员国“朋友圈”不断扩大,贸易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不少外贸企业从RCEP生效带来的关税优惠、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红利中充分受益。

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8%,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同比增长7.5%。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7月当月,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5.6个百分点。RCEP今年正式生效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前7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8%。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2.6万家,同比增加5.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来源:央视新闻)

外汇局:1-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银行累计结汇15492亿美元,累计售汇14649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36743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36021亿美元。

“7月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基本相当,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7月份,受分红派息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呈现小幅逆差,属于在平衡区间内的正常波动,8月上旬为上百亿美元顺差。

王春英表示,经常账户延续顺差,在维护我国外汇供求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经常账户相关涉外收支和结售汇顺差均处于近年来高位,是我国重要的外汇资金来源渠道。

外汇局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91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7月份经常账户仍延续合理规模顺差,其中,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421亿美元。

(来源:新华社)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