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应上海海关学院特聘教授、海关管理系主任的邀请,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秘书长夏世锋亲赴上海海关学院,为海关管理系第九届“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讲座,基于海关和商检政策分析的视角,对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解析,围绕协同发展共创共赢、行业现状、监管政策、业务模式、当前瓶颈以及发展趋势等话题,为海关学院师生们深度剖析了中国跨境电商近几年的概况和合法合规政策,并热烈讨论了在新的政策、市场、不同业务模式下,电商行业、尤其是海关监管部门所要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讲授伊始,夏秘书长结合协会自身发展的历程,详细介绍了上海跨境电商行业近年的发展实况,简要展望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为此次公开课演讲拉开了序幕。
随后,秘书长从跨境电商相关概念、发展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中国电商的成长历史轨迹,全国各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业务开展情况,并分别围绕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在“4·8新政”前后的相关政策进行介绍。
主要从概念的角度详细区分海关部门与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支付企业、监管场所经营人、电子口岸以及消费者等各个对接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传统进境快件和跨境电商直邮两种模式之间的区别。同时介绍了商品准入、限额、税收及退换货物等方面的政策,说明直购进口模式和海外网购保税进口(也称“备货清关”)两种通过模式之间的区别。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如何开展检验检疫监管,主要是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法定职能,对跨境商品的属性究竟是货物还是个人自用物品进行确定。如果是个人自用物品,从质检部门来讲,主要是实施检疫,重点看有无疫情疫病传入风险。
在谈到近期令人关注的“双十一”、“黑五”的成交额时,一份份令人咂舌的交易数据验证了中国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但在成绩的背后,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行业发展中的瓶颈,亟待政府顶层设计、相关监管部门与行业企业形成合力,寻求突破。
在中国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秘书长提出了“审时度势顺应发展趋势”,只有合理利用好政策的趋势,切实应用创新科学技术,才能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公开课中,海关学院的师生深切领悟到跨境电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而夏秘书长深入浅出的演讲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跨境电商和国际货运方面详尽的见解,也给大家带来颇多启发。
夏秘书长表示,随着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速度与监管政策推陈出新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她期望通过协会的平台,能够让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和政府工作部门间有更多一点的沟通,利用趋好的行业形势,不断完善政策,助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继续蓬勃向上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