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上海市“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继续提升上海在国际营商环境评价中的地位,近日,沪发布“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下称“实施计划”),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深化“互联网+政务”建设,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推动新形势下上海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建设始终摆在上海市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多年来上海市持续对标世界一流指标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持续贯彻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为推动形成高水平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持续付诸实践努力,在全球营商环境中取得显著进步。2019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出炉,中国总体排名比去年上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上海市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这一成绩功不可没。此次实施计划的推出表明,上海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以更高目标、更大力度将各项工作推向纵深,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领头羊”的优势推动更多制度创新落到实处,继续增强企业与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助推企业价值再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实施计划明确提出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建成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推动市级审批权向浦东新区政府(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能放尽放,浦东新区政府(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要在全面承接基础上加大流程再造力度。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证明事项,简化优化一批证明材料和证明事项办理流程,推进减证明、减材料。继续深化“三个一批”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推进项目落地。 树立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新标杆。以跑出更高质量的“自贸区速度”为目标,通过流程再造,使自贸试验区在办理施工许可、开办企业、跨境贸易、财产登记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具有浦东特点的自主改革事项。推动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改革中涉法涉规事项纳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范畴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国际最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结合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国际组织登记和管理模式创新。 继续推进高水平扩大开放。在深化实施扩大开放“100条”政策措施基础上,再推出一批开放举措,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集聚,提升总部经济能级。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跨境支付等开放试点领域,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做深做实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建项目。 提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效能。优化“一网通办”总门户。将“证照分离”改革推向深入,在办理减免退税、财政资金扶持、相关证明手续以及行政确认等事项中,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的实施范围。2019年,实现企业审批提交材料减少50%、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限减少50%。 优化完善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系统功能,探索线上开办企业住所登记承诺制,推出营业执照无纸化、全程电子化功能模块。在更多企业办事环节进一步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推进营业执照与税务发票一并领取的线下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改革,进一步取消或简化审批事项、精简报审材料、转变管理方式、下放审批权限,进一步优化审批系统功能,实现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无纸化、零窗口、一网通办。 进一步丰富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通过推进“提前申报”和“通关+物流并联作业”, 实现口岸作业全流程无纸化,进一步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