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解读之你问我答(三)::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如何发力

为更高起点、更大力度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于近日发布。为方便大家更快了解规划内涵,小商精心准备了问答版解读,快来一起学习第三问吧!




《“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图解请戳↓

重磅!一图读懂“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
微信图片_20210510164703.png

Q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如何发力,通过哪些举措来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A


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上海要率先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国际贸易中心一头连着海外,一头连着国内,是上海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重要支撑。为此,“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继续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基本建成后再深化,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再突破,在新发展格局下再升级。

一是着力构筑全球贸易枢纽。建设一批高能级强辐射的贸易平台,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拓展跨境电商发展潜能。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能级,持续扩大技术贸易规模。探索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制度建设,集聚培育国际化的数字贸易品牌,推动建设一批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二是着力打造亚太投资门户。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形成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做大做优做强链接国内国际循环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培育更高层级的本土跨国公司,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国际竞争力,优化“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高端商品和服务集聚能力,推动首发经济发展,深化品牌经济发展,加快免退税经济发展。打造世界级商圈,形成差异化区域商圈,推动“五大新城”商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优质夜间经济地标。扩大文旅休闲和体育消费,提升健康和养老消费,升级信息消费,扩大外来消费。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生活服务数字化水平,推进网络新品牌建设。提升“五五购物节”辐射力和影响力,构建“上海购物”品牌体系,优化“上海购物”环境。探索超大城市主副食品保供体系,优化社区商业,推进家政业提质扩容,完善早餐供应体系。

四是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推动贸易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开放升级。做精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功能,办好城市推介大会等重大活动,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影响力。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集聚高能级办展主体,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项目体系,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模式。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性的会展业标准体系,构建会展业营商环境高地。

五是着力建设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培育集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动供应链创新和应用,提升商贸企业产供销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供应链物流支撑,构建高效便捷的配送网络体系。培育具有亚太乃至全球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网络。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市场,提升大宗商品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大宗商品“中国价格”。

六是着力形成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推进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支持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推进虹桥商务区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做大进口商品集散规模,加快形成联通全球的数字贸易枢纽。深化跨境贸易降费提速改革,推进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优化国际经贸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