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消费供给结构优化行动”,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Q
A

一是办好一批重大消费节庆活动。以节兴市,持续打造消费市场新热点。上半年,精心策划组织第四届“五五购物节”,为本市居民和国内外来沪消费者奉献一场精彩的消费盛宴,全面提升全球新品首发季、上海时装周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下半年,也将策划举办一批主题营销活动,落实扩大消费政策措施,加快促进汽车、金银珠宝、绿色智能家电和家居等消费潜能释放。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壮大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继续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支持引进更多全球新品牌,营造消费新热点。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以及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支持。
三是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实施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重点打造“一江一河”黄金三角区域和“大虹桥”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建设一批高质量商业综合体,打造更多商旅文消费新地标。提升北外滩、苏河湾等水岸夜生活体验区能级。持续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加快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增强社区商业“一站式”便民服务和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功能。
四是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继续实施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环保替换包装等促进绿色消费政策。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创建国家级绿色商场,推广宣贯绿色餐厅标准与绿色包装,引导扩大绿色低碳消费品有效供给,拓展绿色消费应用场景。
Q
凤凰卫视: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现正增长,请问今年我市在稳外贸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或工作考虑?
A
一是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物流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围绕重点市场、重点行业,以重点展会为支撑,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扩产能、增份额。举办“出海优品 云洽全球”系列活动,会同各区和重点区域加大贸易招商力度。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提升“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能级,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进口集散功能。
二是加快新型贸易扩容。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集聚和培育一批海外仓企业主体,探索建立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离岸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度,做大离岸贸易规模。新评定一批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提升国际贸易分拨业态能级。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再制造件按新品实行进口管理试点。持续扩大保税燃料油加注企业规模。
三是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提升数字服务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能级,围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产业,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优化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政策,加快集聚和培育数字贸易标杆企业,打造数字贸易品牌活动,推动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四是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发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外贸重点区域作用,提升外贸领域公共服务能级。落实全面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推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迭代建设,构建“单一窗口”服务新模式。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实施新一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来源:上海商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