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税务顺利通关!跨境卖家必看4个要点

10月税务报送新规动态更新,截至10月15日,已有超6654家境内外平台响应新规,完成了自身基本信息报送。

中,超过4100家平台已进一步报送了平台内卖家与从业者的涉税信息,覆盖率达应报送平台的六成以

与此同时,各种所谓的“财税合规攻略”在卖家圈中流传,其中混杂着高风险误区,例如:

图片

为助您清晰认知风险,我们梳理了四大常见认知误区助您精准排雷,稳健运营。

1

换个香港主体,就能规避报送?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平台企业必须在10月31日前报送平台内经营者信息。

部分卖家试图临时将店铺主体更换为香港公司等境外主体,以期逃避监管。

然而,此类操作在实际中面临多重风险:

  • 平台审核难通过香港公司往往难以提供亚马逊等平台所需的地址证明等关键材料,极易触发账号审核,甚至导致封号。

  • 税务穿透追溯税务机关具备数据穿透能力,对利用境外主体转移收入的行为可追溯核查。若无法提供审计报告、完税证明等合规材料,极易被认定为故意避税。

  • 政策敏感期风险高在政策刚施行的敏感阶段,任何“踩红线”的操作都可能面临严格监管与处罚。

合规本质是:商业模式清晰 + 税没少交 + 证据链完整这才是与税务部门沟通的根本底气。


2

成本票缺失,就无法合规报税?

新规下,跨境卖家按流程报税可能面临约25%的综合税负。行业长期缺乏开票习惯,导致成本票缺失成为普遍难题,造成账面利润虚高、税负加重。

成本票缺失的典型场景:

  • 采购环节:上游小规模供应商无法或不愿为“公对私”交易开票,甚至要求额外付费。

  • 运营环节:零星支出普遍缺乏合规票据。

应对之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规路径

  • 专票方案:围绕出口退税核心环节设计,在合规基础上增加盈利。

  • 普票方案:采购仅能取得普票的中小卖家,可选择“出口免税不退税”模式,确保基础合规。

如采购端完全无法取得发票,则不存在税务局完全认可的“100%合规”方案。新规正是在倒逼整个行业重构财税体系,建立“票、货、款”一致的合规生态。


3

“刷单收入”不用报税?假!

近期,有平台企业向税务部门咨询:平台报送的收入信息,是否可以剔除“刷单”部分?税务部门已明确回应:平台必须依据实际交易金额进行全额上报,无权自行调整或剔除被视为“刷单”的虚假收入。

图片


卖家通过刷单制造的虚假交易额,不仅无法帮助逃避税款,反而会悉数计入税务申报数据。卖家将不得不为这部分并不存在的“收入”缴纳相应税款,同时更可能因为数据异常而影响自身的税务信用评级。

在新规的报送体系下,刷单行为已从过去的“运营风险”演变为直接的“税务风险”,徒增成本而无任何实质回报。


4

网传7月前的收入不报就没事?假!


很多卖家误以为平台报送的仅是第三季度(7-9月)数据,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累计申报制要求,企业在进行季度预缴时,必须申报本年度从1月1日至申报期末(即9月30日)的累计经营数据,而非仅当季度数据。

同时,根据17号文规定,货代等代理出口企业需在《代理出口企业受托出口情况汇总表》中填报实际委托方信息及1-9月出口金额。这意味着,虽然平台报送的是三个月数据,但实际触发的是对本年度前九个月业务的全面核查。

图片

这构成了双数据验证机制
平台报送的卖家数据 vs 企业自行申报的委托关系,任何不匹配都将直接触发税务风险预警。

将平台信息报送、企业所得税预缴、出口流程规范等政策串联审视,可见跨境电商行业正进入系统性合规化阶段。报送窗口仅剩一周,但卖家不必过度焦虑。只要摒弃侥幸心理,及时梳理数据并全面自查整改,即可从容应对财税合规要求。

面对以上四大认知误区与核心难题,我们不难发现,10月的报送新规绝非孤立事件,而是跨境电商行业步入“强监管、真合规”时代的标志性信号。被动应付或心存侥幸,只会让企业陷入持续的焦虑与风险之中。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跨境电商行业协会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