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暴涨!墨西哥连出重拳,中国电商平台或将经历 “成本大考”

7月31日,墨西哥财政部通过《联邦官方公报》及公告接连释放政策信号:自8月15日起,对未签署自贸协定国家(含中国)的低价值(低于2500美元)进口商品,关税税率从19%大幅上调至33.5%。这一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该国年内多次收紧跨境税收政策的延续,将对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跨境电商产生深度冲击。

图片

政策收紧:从"免税时代"终结到税率再飙升

墨西哥2025年的跨境税收政策呈现逐步收紧的明确趋势

年初,政府已率先废除实施多年的"50美元免税"政策,彻底取消中国商品的免税门槛,对跨境小包统一征收19%关税,正式终结了跨境电商的"免税时代"。与此同时,税收征管力度同步加码:要求电商平台代扣16%的增值税,对于未注册墨西哥联邦纳税人识别号(RFC)的卖家,还需额外代扣20%的所得税。多重税负叠加下,相关卖家的综合税负已高达36%。

图片

图源:Mexico Business

而此次8月15日实施的新政,进一步将未签自贸协定国家商品的关税从19%推升至33.5%,针对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商品。以500美元包裹为例,关税从95美元增至167.5美元,涨幅达76%;2500美元商品关税则从475美元升至837.5美元,增加362.5美元。

图片

速卖通关于墨西哥海关关税政策调整的邮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加拿大等自贸协定国家商品保持分级优惠:50美元以下仍免征关税,50-117美元征收17%关税,超过117美元征收19%,北美供应链在成本端的优势持续扩大。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背后,被不少网友视作是墨西哥近年来持续调整贸易政策的延续。

早在2023年8月,墨西哥曾针对钢铁、铝、化工产品等392个品类加征5%-25%关税;2024年4月,对钢铁、铝、纺织品等544项商品加征5%-50%临时进口关税;2024年12月,又对100多种进口纺织品加征35%的进口关税,并对跨境电商平台征收16%的增值税。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显示出墨西哥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通过关税手段保护本土产业、改善贸易逆差的决心。

市场冲击:中国电商平台承压格局或生变

墨西哥作为拉美第二大电商市场,近些年来电商的增长迅猛。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墨西哥电商营收将达452.7亿美元(年均增9.45%),互联网普及率高达80%,外加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给墨西哥电商发展带来丰厚土壤。但政策收紧正重塑这一市场的竞争格局。

图片

对中国跨境电商而言,成本压力尤为突出。以头部平台为例,Shein 2024年在墨平均客单价85美元,新政后单客关税成本增加12.33美元,年新增关税支出约6.1亿美元;Temu 30美元以下商品占比超60%,关税涨幅直接吞噬近半毛利,年增成本约2.7亿美元。若维持售价,利润率将大幅压缩;若提价,面对72%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月收入低于4000美元),可能导致20%-30%的用户流失。

数据显示,2024年Temu在墨月活用户1500万,Shein达1010万,这些平台的增长动能可能因政策调整受阻。而本土品牌及北美供应链卖家则借税率优势,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此外,墨西哥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极高,95%在购买前会比价,Temu用户中77%表示计划2025年维持或增加支出,显示其低价策略仍具韧性。然而,关税成本的上升可能迫使平台调整策略。

在2.png

图源:Statista

深层动因:地缘博弈与本土保护的双重驱动

政策调整背后,是墨西哥在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多重考量。一方面,为应对美国可能征收30%关税的威胁,墨西哥通过调整对华关税契合美方"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的诉求——2024年墨自华进口占比18.7%,远超自美进口的12.3%。另一方面,本土产业保护需求迫切,以小家电市场为例,中国产品占比达43%,而本土企业份额从2019年的28%萎缩至2024年的19%。

财政与贸易平衡也是重要因素。2024年墨西哥财政赤字率3.8%,关税收入占财政收入4.2%,此次上调预计年增12亿美元收入;同时,2024年墨对华贸易逆差342亿美元(占总逆差61%),政策试图通过抑制进口改善失衡。此外,这也是对美方所谓中国借墨西哥"后门"倾销商品关切的回应——中国商品在拉美跨境市场占比高达62%,是政策调控的核心对象

地缘政治层面,墨西哥作为美国"近岸外包"战略的重要节点,需在经济合作与政治压力间寻求平衡。特朗普近期威胁对墨西哥出口美国商品加征30%关税,可能进一步扰乱供应链布局,而墨西哥通过调整对华关税,既向美国示好,又试图避免自身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牺牲品。

应对与展望:供应链重构与自贸谈判的变量

面对持续收紧的政策,中国电商正加速调整策略:Shein布局20万平方米保税仓,并计划将30%热门商品本地化备货;Temu通过哥斯达黎加等自贸协定国转口,利用关税优惠降低成本;23家供应商计划在墨设厂,通过原产地规则规避高关税。预计到2026年,相关平台本地化商品占比将从5%提升至40%以上。

中长期看,中墨贸易互补性仍存:中国新能源、机械装备与墨基建需求匹配,墨铜矿(占中国进口量14%)等资源支撑贸易平衡。两国已启动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2025年3月首轮磋商),若2026年前达成协议,当前高关税或成过渡措施。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政策不确定性仍将影响企业决策。例如,美国近期要求墨西哥对钢铁、汽车等产品实施"熔炼浇铸"规则,限制中转贸易,可能进一步压缩中国商品经墨转口的空间。

总而言之,此次税收政策的持续收紧,不仅是成本冲击,更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缩影。中国电商需在政策博弈中寻找平衡,而墨西哥能否在保护本土产业与吸引外资间找到支点,将决定其作为拉美电商枢纽的长期竞争力。未来,中墨自贸协定谈判的进展、美国对墨西哥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在墨供应链布局的成效,将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

来源:苏州跨境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