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现已加大对非法“转运”(transshipment)这类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旦出现违规情况,违规者极有可能面临货物被扣押、遭受刑事指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而且,鉴于针对非法“转运”(transshipment)所实施的新关税已上调至40%,这无疑会使转运成本进一步大幅攀升。
此前,特朗普曾颁布一项行政命令,该命令赋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一项新的执法权力,即对于被其认定为通过“转运”(transshipment)手段来逃避关税的任何国家商品,均可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
白宫官网行政命令截图
一旦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判定进口商品存在“转运”(transshipment)的情形,这些商品将会遭受严厉处置,不仅要被征收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还需缴纳罚款,甚至货物会被直接扣押,同时还得补缴所有适用的原产国关税。
常见的逃税手段涵盖多个方面,具体包括:擅自更改商品的原产地标签以达到“洗产地”的目的;伪造原产地证书来蒙混过关;在第三国进行简单的组装加工,但商品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对税则号列进行虚假申报;以及系统性地低报交易价格等。
对于那些从已知存在“转运”风险的国家,像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购商品的美国进口商来说,若无法提供完整且准确的原产地文件,极有可能面临美国海关的严厉惩处。
虽然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目前尚未发布官方指南,但行政命令及海关所指出的关键要点涵盖如下内容:
复合责任:
除需缴纳40%的惩罚性关税以及货物实际原产国应缴的关税外,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还有权依据《美国法典》第19卷第1592节处以罚款,并可根据《虚假申报法》,针对虚假原产国进口申报行为提出索赔。
不减轻或免除:
按照标准行政程序,40%的转运惩罚性关税不存在任何减免或豁免的可能,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执法力度朝着更严格方向转变。
异国查验货物:
美国CBP表示,已启动在异国开展海关货物检查工作,已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省等地进行了港口检查与货物核查,将其作为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15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公布的执法数据显示,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来,美国海关已查获超过4亿美元未缴纳的关税。与此同时,还查获了89起存在逃税行为的案件。
为配合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实施,美国司法部专门成立了专项部门,正积极筹备对逃避关税的企业及个人提起刑事指控,这标志着美国关税执法策略从传统的罚款、民事和解,转变为刑事追责。
一些美国客户反映,近期都收到了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极具针对性”的贸易信息披露请求,要求企业提供有关商品分类以及买卖双方关系的信息。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预计还会每半年发布一次与逃避关税相关的国家和企业名单,供美国进口商参考,以便其做出涉及供应链和采购决策的风险评估。
实质上,这是将这些国家和企业列入了所谓的“黑名单”。
美国进口商正在考虑重新审视原产国认证事宜。若供应商无法提供签名并注明日期的原产地证明文件,进口商就可能面临风险,无论该美国公司是否实际为登记进口商。
预计竞争对手的投诉,或者供应链中某些方为逃避责任而自愿披露的情况,将会大幅增加。
来源:跨境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