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后,不管是国内电商还是国外电商平台,都需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都交易信息以及数据结算。
亚马逊此前已正式向卖家发出通知,将按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包括身份信息、交易数量、收入信息、支付给平台的佣金和服务费等信息。
为了应对这轮税务合规新规,许多卖家的本能反应是“更换主体、隔离风险”——使用新公司注册店铺,或者从国内公司变更为境外公司(如香港公司、美国公司等)。
其实在10月初,SHEIN、速卖通等电商平台在向卖家发布涉税信息报送通知时,就明确了“不要通过变更店铺经营主体/关联交易/更换提现账号等方式分拆收入少缴税款”。
近日,深圳一卖家将亚马逊美国站主体更换为香港公司,但未实际运营且缺乏办公地址、员工合同等证明文件。
税务机关通过粤港澳深四地税务联合监管机制,比对亚马逊报送的境内卖家身份信息与香港公司资金流水,发现其境内个人账户仍接收大量货款。
最终,该卖家被追缴2022-2025年税款及罚款共计465万元,亚马逊账号也因 “规避审核” 被冻结,账户内资金无法提现,损失惨重。
亚马逊作为在中国深度运营的平台,有义务遵守中国的法律和税务数据报送要求。为了确保其向税务机关提供的数据是真实、连贯且可追溯的,平台内部的风险控制与审核机制必然会空前收紧。
目前,亚马逊已针对平台卖家“乱换主体”的行为进行严打,并且已有不少卖家因此被亚马逊处罚、封号。
亚马逊重点监测短期将账号改为境外主体的行为,特别是大陆主体更换为香港主体的操作,要求额外提供商业登记证、银行流水等证明真实运营的材料。
违规卖家面临区域限制、功能冻结乃至永久封号等处罚,其中主体跨国变更、收款账户仍关联原主体等行为风险最高。
此外,亚马逊近日也要求香港公司额外提供商业登记证、银行流水、税务证明等,资料不全或无法证明真实运营,极易卡审。
当税务数据透明化、全球监管常态化成为必然,卖家唯有主动搭建专属合规体系,才能在出海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报关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