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海关改革“敢破敢立”,助力上海口岸完美“逆袭”

2016年,上海口岸实现完美“逆袭”。据上海海关统计,在全国进出口总值比2015年下降0.9%的背景下,上海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占全国比重由2015年的11.4%上升至11.8%。其中,自贸区改革对此成绩功不可没。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以来,上海海关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立足于可复制可推广,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不断推进自贸区海关监管服务制度“优化、完善、升级、再创新”。


对标国际贸易通行规则

经过三年的创新试验,上海自贸区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对标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通关监管制度框架,全面建立了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作业制度和监管模式。


推动贸易便利化


以便利化为核心的通关监管制度已基本确立,上海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1项海关创新制度全部落地生效,21项获得复制推广;全球17个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60条贸易便利化核心措施中,有55条已在上海自贸区实施。


卓越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让上海成为备受瞩目的投资热土。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区内已新增海关注册企业1.6万家,总数达2.6万家。2016年,上海自贸区进出口货值达1.2万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1.1%。


信息化“简政放权”

截至目前,上海海关共取消、下放、让渡、放开22项前道审批事权或限制,从账册备案到核销企业等操作环节共减少70.6%;一线进出境风险自动判别、自动验放比例超过90%,一线进、出境平均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缩短79.1%和11%,一线进境货物通关成本平均降低10%。


智能化卡口

自2014年4月以来,上海海关先后分两期,对上海自贸区内4个特殊监管区域的海关卡口通道实施智能化建设和管理应用,目前共建成108个智能化卡口通道,完成上海自贸区海关智能化卡口的全覆盖,实现对进出区车辆及货物监管信息的自动识别、自动比对、自动验放,智能化验放车辆平均过卡时间大幅压缩96%。


同时,上海海关还上线了“货物配载平台”,支持企业根据物流需求自主拼载货物、安排车辆,并建立了统一验放凭证、统一管理单元、统一控制系统、统一监管数据、统一布控模式的“五统一”卡口智能化管理模式,将卡口管理信息化系统与监管车辆备案、物流监控、机场货站管理等系统联通,实现了物流数据的联动和共享。通过软硬件集成联动,上海自贸区海关卡口还实现了“车辆识别、数据集成、风险提示、道闸抬杆、货物验放”的连贯自动化作业。


“通关宝”——无纸扫码易通关

上海海关开发建设了集互联网站、微信、手机APP(包括安卓和苹果IOS系统)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通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关宝”,陆续推出了报关单、舱单、个人邮包、无纸化查验等通关状态查询功能,以及企业年报状况、反倾销反垄断政策法规、规范申报要素等政策法规类的查询功能。


目前,“通关宝”平台已上线了上海自贸区核放单二维码手机扫描过卡的功能,海关依托上海自贸区智能化卡口启动核放单无纸化试点,对原有纸质核放单实现无纸化远程加载。企业可依托海关“通关宝”平台,在智能手机终端远程获取卡口无纸化核放单二维码及相关货物、单证实时通关信息,在卡口通道时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动验放,无需再打印扫描纸质核放单。


然而,上海通关便利化改革的着力点,却不止于自贸区改革。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与其他多领域改革中,试点稳步推进,成效不断显现:


01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

2016年6月1日,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试点范围已覆盖上海关区所有海运、空运进口业务现场,并扩大至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截至目前,参与试点的企业达2.53万家,受理一体化模式报关单24.3万票。全国通关一体化报关单海运平均通关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10小时;24小时放行率达72.4%,提升12个百分点。



02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截至2016年底,上海海关共参与建设和完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项目21项,为企业减负,货物申报项由135个缩减至75个。“单一窗口”平台目前开户企业达2400余家,全年申报进出口货物401.4万票、船舶离港许可2.1万艘次,同比分别增长30.2倍和32.5%。



03
“三个一”与“三自一重”

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制度已全部覆盖到上海关区所有口岸及特殊监管区域,“三自一重”(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改革规模进一步拓展。



04
通关无纸化

上海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已覆盖关区所有业务现场和业务领域,无纸化率提高至93.4%,参与企业达35.5万家,业务规模居全国海关首位。同时,上海海关税收电子支付率达98.1%,同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



05
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在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方面,上海海关还将试点范围从物流型企业拓展至贸易型企业,参与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的企业增至35家,目前改革试点运作票数已突破万票。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