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昨日,当前已有4100 家互联网平台已完成首次涉税信息报送,标志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已在落实。
前几天,亚马逊直发公告:10 月 31 日前向中国税局报送卖家 7-9 月核心数据(店铺信息、交易流水、收入金额、平台佣金等),后续按季度持续报送,且覆盖所有中国卖家 —— 无论经营哪个海外站点。
据了解,速卖通、虾皮、SHEIN 等平台已陆续跟进,其他平台加入只是时间问题。“平台数据 - 税务数据” 直接连通落地,电商数据透明化不可逆,以下拆解卖家核心关切。
一、亚马逊报送的关键细节
1、范围
企业及个人卖家,只要是中国主体,无论站点、商城类型均需报送。
2、内容
企业卖家提供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个人卖家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证件属地;均需补充地址、店铺链接、银行账户、联系人信息,形成完整税务档案。
3、节奏
首次覆盖 7-9 月数据,后续季度自动报送,卖家无需操作。但需警惕:若平台销售额高,而国内公司 “零申报” 或低报收入,税局会问询差异,需合理解释。
二、两大政策核心
互联网信息报送(15 号文):所有电商平台需报送数据,实现交易数据穿透式监管,让线上线下税收公平,推动经营“阳光化”。
停止买单出口(17 号文):出口“实名制”,“报真实货主或代理缴税” 二选一,堵死 “无人缴税” 漏洞。
两者分别从销售端、出口端发力,结合税务申报与外汇数据,通过“报关、销售、收款、申报” 交叉比对,推动行业从 “野蛮生长” 转 “规范发展”。
三、集中申报与香港归集还能用吗
按税法需“谁入驻、谁出口、谁报关、谁退税”。
但店群模式(如 100 家店铺)分散操作成本高。赛维时代等大卖探索 “集中申报”:一家出口公司申报,香港公司控店,未少缴税(甚至因失去小微企业优惠多缴),目前深圳地区认可。
但各地税局理解有差异,可能需沟通解释。网上“解决方案” 多为噱头,建议等政策明朗后随大卖调整。
四、国内公司开店如何申报收入
按“平台规则 + 业务归属” 申报,以亚马逊为例:
1、店铺公司直收
链路“店铺公司→FBA 仓→买家”,对齐流水与财务数据,申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可退免税。
2、香港协控
链路“出口公司→香港公司→FBA 仓→海外买家”,香港公司报收入扣成本,出口公司按报关单申报,店铺公司 0 申报或确认租赁费。核心:所有收入进公账,禁私账 “体外循环”。
五、境外公司开店需报送吗
目前《规定》未明确要求香港、美国公司报送,但股东为中国自然人的,未来可能“穿透核查”。境外公司只是 “过渡方案”,“模式清晰 + 税足额缴 + 证据链全” 才是应对税务核查的核心底气。
六、监管核心
1、认可模式
有合理商业目的(非单纯避税)、业务真实(“货钱票” 闭环有凭证)。
2、关注重点
不纠结架构复杂程度,更在意是否少缴税。只要足额缴税,且搭配流水、单证、账务等完整证据链,核查时基本能说清。
3、企业重点
盘点供应商:明确能开票与不能开票的供应商,厘清不能开票原因及额外税点,为合规采购铺路;
香港公司合规:如实申报店铺收入(含三方支付流水),利润除预留 2-3 个月推广费、风险金外,需全部回流境内申报;
关联定价合理:参考实际回款金额、同行利润率、税局税负要求,同时兼顾换汇成本。
平台数据报送不是合规终点,而是跨境电商规范发展的起点。
对卖家而言,与其纠结短期应对技巧,不如聚焦长期价值—— 从 “赚快钱” 转向 “做品牌”,才能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越站越稳。
来源:信甄财法税
评论